揭秘杨辉三角形的编织术:用 C 语言巧妙输出47


杨辉三角形,又称帕斯卡三角形,是一个由数字组成的金字塔状结构,因其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广泛的应用而闻名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强大的 C 语言来输出这个着名的三角形,并揭示其编织背后的巧妙算法。

C 语言构建三角形

要使用 C 语言输出杨辉三角形,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:1. 头文件:首先,我们需要包含必要的头文件 来启用输入/输出操作。
2. 定义行数:接下来,声明一个变量 n 来指定三角形的高度,即行数。
3. 创建数组:分配一个二维数组 triangle 来存储三角形中的数字,其中每一行包含该行中的数字数量。
4. 初始化三角形:将三角形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(边界值)初始化为 1。
5. 循环计算:使用嵌套循环遍历三角形的每一行和每一列,根据杨辉三角形的规则计算每个数字:当前数字等于其上方两侧数字的和。
6. 输出三角形:最后,使用额外的循环和适当的空格符将三角形打印到控制台上,使其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。

杨辉三角形算法

杨辉三角形算法的核心在于根据以下规则计算每个数字:```
triangle[i][j] = triangle[i-1][j-1] + triangle[i-1][j]
```

其中 i 和 j 分别表示行号和列号。本质上,这表示每个数字是其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字之和。

代码示例

以下是用 C 语言实现该算法的代码示例:```c
#include
int main() {
int n, i, j;
printf("Enter the number of rows: ");
scanf("%d", &n);
// 创建三角形数组
int triangle[n][n];
// 初始化三角形
for (i = 0; i < n; i++) {
triangle[i][0] = 1;
triangle[i][i] = 1;
}
// 计算三角形
for (i = 1; i < n; i++) {
for (j = 1; j < i; j++) {
triangle[i][j] = triangle[i-1][j-1] + triangle[i-1][j];
}
}
// 输出三角形
for (i = 0; i < n; i++) {
// 打印空格
for (int k = 0; k < n-i-1; k++) {
printf(" ");
}
// 打印数字
for (j = 0; j

2024-10-28


上一篇:C 语言函数返回值类型

下一篇:程序员思维导图:掌握 C 语言函数的艺术